学校主页

书记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实验室建设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布者:植物保护学院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1-12浏览次数:789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赵善欢院士、庞雄飞院士和蒲蛰龙院士都为本实验室和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赵善欢院士的领导下,20世纪40年代本实验室就已开展植物性农药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和不断创新,在植物性农药、光活化农药、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农药剂型研究、农药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工作基础,并开辟了导向农药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    

实验室现有固定在职人员68人,其中正高研究人员30人,副高人员27人;96.7%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占38%。现有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聘专家1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3人,南粤优秀教师、省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丁颖科技奖获得者10余人。已在国内外聘请客座教授、讲座教授、研究生兼职或第2导师20人以上。田江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钟国华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徐汉虹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第一层次人选,雷红涛和田江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第二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邱宝利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和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雷红涛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钟国华、刘承兰和陆永跃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计划省级培养对象。

主要有以下6个研究方向:天然农药与生物制药、农药残留和环境毒理、  昆虫毒理与有害生物抗性、农药剂型加工与应用、农药生物技术、新农药设计合成和导向农药。代表性的成果有“导向农药理论与研究”、“导向农药的应用研究—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小菜蛾抗性与抗性机制”、“植病生防菌的研究与应用”、“虫生真菌的研究与应用”、“印楝素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植物源光活化杀虫剂的研究”、“非洲山毛豆杀虫成分的研究”、“闹羊花素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羊角扭甙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专用酶的研究”、“抗菌肽生物技术产品”等。研制出鱼藤酮乳油、印楝素乳油、异羊角扭甙水剂、超霸乳油、跳甲净乳油等10余个商品化植物性农药产品,产品销售到除西藏自治区外的所有省份,在我国无公害农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制出印楝素悬浮剂、微胶囊剂、微乳剂、水分散性粒剂,鱼藤酮环糊精、纳米微胶囊剂,a-三联噻吩的环糊精、纳米微胶囊剂等环保新剂型。

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6000平方米,建有我国最大的杀虫植物标本园,种植或引种国内外杀虫植物300余种。建成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植物源农药中试生产车间和生物农药中试生产车间。拥有比较完备的农药生物测定、昆虫毒理学试验、农药合成、残留分析和植物样品提取、分离、提纯的设备,拥有核磁共振仪、膜片钳、电位仪、蛋白质分离纯化仪、NBS生物反应器、液相色谱-质谱、流式细胞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液相制备色谱仪、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分子蒸馏仪、荧光显微镜、触角电位仪、体视镜、冻干机、光照培养箱、低温冰箱、大容量冷冻高速离心机、叶面积测定仪、Potter喷雾塔等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2020年11月更新)



负责人及介绍 
实验室主任:徐汉虹 
    博士,教授,农药学和昆虫学博士生导师,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中组部特邀观礼嘉宾,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秉承赵善欢院士的事业,长期致力于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形成了学科特色。研制了印楝素和鱼藤酮等植物性农药。首次以新化合物在国内登记生物农药印楝素,被认为是我国生物农药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现已成为我国重点推广的主导杀虫剂品种。荣获国家首届发明创业奖,国家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首届发明专利金奖;鱼藤酮杀虫剂的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鱼藤酮被农业部推荐为绿色食品生产用药,在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上广泛使用,成为我国三大主要植物性农药之一,获全国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优秀产品奖。以精油植物代替化学杀虫剂研制的谷物保护剂-谷虫净,是我国农村储粮防护剂销量最大的品种。 
    提出了导向农药和光活化农药的新理念。首次提出了导向农药的全新理念,引领农药由均匀分布转变为定向积累,实现了农药的精准施用和智能化传导,成倍提高农药的靶向性和生态选择性;在国内首先开展光活化农药的研究,使农药发挥药效的条件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发明了挂包法和膜下滴灌施药法等农药施用新技术。创新出减量增效、简约环保的施药方法,明显提高了农药的靶向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为农业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挂包法巧妙地利用雨水施药,简单高效,安全持效,成为控制棕榈科植物毁灭性入侵生物椰心叶甲的首选措施,为农药减量増效提供了重要支撑,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被写入了全国统编教材,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广东省发明专利金奖。膜下滴灌施药法利用现有的滴灌系统将农药定向施用于作物根系周围,省工省药、简约环保,已大面积应用于棉花和玉米田的病虫害防治,被认为是旱区农业的革命性措施。 
    出版了系列专著和教材。编写专著“杀虫植物与植物性杀虫剂”和“光活化农药”,均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化学保护学”和“生物农药”。 

联系人及方式 
徐汉虹:020-85285127,E-mail:hhxu@scau.edu.cn 


联系我们:

党政办公室:020-85286089

教务员:020-85286091

辅导员办公室:020-85286032(研究生事务)

020-85286136(本科生事务)

邮箱:zbxy@scau.edu.cn

Copyright 2020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楼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