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布者:华南农业大学发布时间:2021-06-15浏览次数:4239

团队名称: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团队简介: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赵善欢院士、庞雄飞院士和蒲蛰龙院士都为本实验室和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赵善欢院士的领导下,20世纪40年代本实验室就已开展植物性农药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和不断创新,在植物性农药、光活化农药、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农药剂型研究、农药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工作基础,并开辟了导向农药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

实验室现有固定在职人员68人,其中正高研究人员30人,副高人员27人;96.7%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占38%。现有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聘专家1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3人,南粤优秀教师、省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丁颖科技奖获得者10余人。已在国内外聘请客座教授、讲座教授、研究生兼职或第2导师20人以上。田江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徐汉虹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第一层次人选,雷红涛和田江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第二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邱宝利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和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雷红涛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钟国华、刘承兰和陆永跃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计划省级培养对象。

  主要有以下6个研究方向:天然农药与生物制药、农药残留和环境毒理、 昆虫毒理与有害生物抗性、农药剂型加工与应用、农药生物技术、新农药设计合成和导向农药。代表性的成果有“导向农药理论与研究”、“导向农药的应用研究—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小菜蛾抗性与抗性机制”、“植病生防菌的研究与应用”、“虫生真菌的研究与应用”、“印楝素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植物源光活化杀虫剂的研究”、“非洲山毛豆杀虫成分的研究”、“闹羊花素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羊角扭甙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专用酶的研究”、“抗菌肽生物技术产品”等。研制出鱼藤酮乳油、印楝素乳油、异羊角扭甙水剂、超霸乳油、跳甲净乳油等10余个商品化植物性农药产品,产品销售到除西藏自治区外的所有省份,在我国无公害农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制出印楝素悬浮剂、微胶囊剂、微乳剂、水分散性粒剂,鱼藤酮环糊精、纳米微胶囊剂,a-三联噻吩的环糊精、纳米微胶囊剂等环保新剂型。

  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6000平方米,建有我国最大的杀虫植物标本园,种植或引种国内外杀虫植物300余种。 建成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植物源农药中试生产车间和生物农药中试生产车间。拥有比较完备的农药生物测定、昆虫毒理学试验、农药合成、残留分析和植物样品提取、分离、提纯的设备,拥有核磁共振仪、 膜片钳、电位仪、蛋白质分离纯化仪、NBS生物反应器、液相色谱-质谱、流式细胞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液相制备色谱仪、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分子蒸馏仪、荧光显微镜、触角电位仪、体视镜、冻干机、光照培养箱、低温冰箱、大容量冷冻高速离心机、叶面积测定仪、Potter喷雾塔等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



二、负责人:

徐汉虹 教授



三、主要成员:

曾鑫年 教授

张志祥 教授

钟国华 教授

汤日元 教授

李兆栋 教授

胡琼波 教授

刘承兰 教授

蒋刚彪 教授

田永清 副教授

林菲 副教授

贾金亮 副教授

黄继光 副教授

周利娟 副教授

江定心 副教授

杨晓云 副教授

廖美德 副教授

翁群芳 副教授

赵晨 副教授

伍欣宙 副教授

易欣 副教授

刘婕 副教授

刘家莉 讲师

罗建军 讲师

周琢强 副教授

文艳华 副教授

习平根 副教授

刘琼光 副教授

宋高鹏 副教授

王奎堂 副教授

熊平 副教授

潘汝谦 副教授



四、团队合照

联系我们:

党政办公室:020-85286089

教务员:020-85286091

辅导员办公室:020-85286032(研究生事务)

020-85286136(本科生事务)

邮箱:zbxy@scau.edu.cn

Copyright 2020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楼

管理登录